024-66687779 看墓专车,上门接送(免费),自驾预约报油费
  • 全国
  • 北京

  • 辽宁
  • 沈阳
  • 抚顺
  • 大连
  • 铁岭
  • 本溪
  • 鞍山
  • 锦州
  • 朝阳
  • 阜新
  • 葫芦岛
  • 辽阳
  • 盘锦
  • 营口
  • 丹东

  • 吉林
  • 长春
  • 吉林市

  • 河北
  • 秦皇岛

  • 湖北
  • 宜昌
  • 全国 [切换]      选墓咨询电话 024-66687779 / 024-66688236

    宗教人类学博士:研究丧葬让我敬畏生死
    2024-12-11 09:44:26

    转自我是女博士微信

    这个秋冬,生死是一个重大的话题。先是上海姑娘沙白赴瑞士安乐死,接着86岁的著名作家琼瑶主动结束生命,如今电影《破地狱》又刚巧上映……这一切都激起了人们对于人生终局问题的讨论。凛冬已至,也正适合聊聊这个我们不想面对、但最终总要面对的严肃话题。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一位长期研究丧葬文化的女博士,她会告诉我们,她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研究对象,对于丧葬行业的田野调查对她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她在博士阶段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为此又经历了怎样的恐惧、痛苦和迷茫。



    【本期嘉宾】唐沈琦,复旦大学人类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在本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阶段,她对于上海城市丧葬史和丧葬行业现状进行了长时段调查与研究。


    【本期知识点】

    01、丧葬

    丧葬指人安置死者的方式。诸多宗教人类学家认为,丧葬的具体模式,体现了人们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敬畏与未知、认知与想象,丧葬中的灵魂信仰是原始宗教的开端。在社会科学层面,丧葬也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集体性与社会性。个体的死亡被视作社会的缺损,丧葬则是一种仪式性的修复机制、一种具有规范作用的仪式性风俗,它能影响社区成员思维深处的情感体系(system of sentiments),规范社区成员的情感倾向及其实践,并对一个边界分明的社区产生结构整合作用。同时,丧葬是一种人之情绪的调剂。死亡关乎人之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类则具有一种拒斥死亡的心理与生理倾向,并构建出“灵魂不死”的观念来加以应对,守灵、埋葬、祭祀等都是生者与死者在精神层面的合作,往往表达了生死延续、生者与死者互惠的信仰。


    02、人之遗体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遗体”指“死者的尸体(多用于所尊敬的人)”,以及“动植物死后的残余物质”。遗体的近义词有“尸体”,指“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另有近义词“尸身”“尸骨”“尸骸”,后两者既指尸体腐烂后剩下的骨头,也指尸体。在近现代民法体系与大陆法系中,自然人由人身与意志构成,前者是主体的存在形式,后者为主体根据。其中,人身包含有形人身要素与无形人身要素,有形人身要素会转化为有形人身遗存,包括尸体、遗骸、骨灰,以及与尸体分离的细胞、组织与器官。在法学领域,尸体可被视作“物”或“非物”,前者强调尸体会被埋葬、保存或捐赠,后者强调尸体附着了死者生前的人格,家属对尸体负有照管权利及义务。在上述对人死后的躯体的描述与定义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人死后之躯体的物质与人格属性的整体性关注。


    03、鬼

    “鬼”是对死后生命的一种本土化、个人化、神秘化的表述。蒲慕州指出,先秦文献大多鬼神并举、鬼神同义,神、鬼、鬼神三个概念可互换,皆指神灵,如《周易 上经乾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尚书 伊训》云:“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鬼神泛指世间的普遍秩序。鬼也被用来描述人的存有与消解,如《礼记 祭义》云:“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韩诗外传》释“鬼”云:“人死曰鬼。鬼者归也 。精气归於天,肉归於土,血归於水,脉归於泽,声归於雷,动作归於风,眼归於日月,骨归於木,筋归於山,齿归於石,膏归於露,发归於草,呼吸之气,归复於人”。由此可知,鬼是一种理解人的知识范畴,在鬼的概念中,构成人的要素,会在死后分解,弥散于天地万物之间。同时,鬼也特指“人鬼”,将人死后的境况神秘化,如《礼记 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礼记 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因而,在汉人社会早期的思想脉络中,鬼的概念复杂而多义,但却是一种理解人的死后存有方式的知识谱系。


    04、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人类学家进入某一社会人群中,与其共同生活,以当内部的视角,来理解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概言之,即“参与式观察”。田野调查一般为期一年,因应了四季节律。在进行田野调查时,人类学者需要记录田野笔记,既要描述田野中的观察内容,也要记录自己在观察时的身份、情境、关系乃至情绪的流动。田野结束后,人类学者在进行学术写作时,要参照田野笔记,理解当时的调查情境,再进行反思性的写作。最终形成的学术文本,被称为“民族志”。


    本地墓园站点大全

    24小时电话: 024-66687779, 66688236 看墓专车,上门接送(免费),自驾预约报油费 办公时间:8:00—17:00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兴锐大厦6楼603
    战略合作、商务洽谈请发邮件 578610991@qq.com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Copyright © 摆渡人(沈阳)殡葬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002013号-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