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66687779 看墓专车,上门接送(免费),自驾预约报油费
  • 全国
  • 北京

  • 辽宁
  • 沈阳
  • 抚顺
  • 大连
  • 铁岭
  • 本溪
  • 鞍山
  • 锦州
  • 朝阳
  • 阜新
  • 葫芦岛
  • 辽阳
  • 盘锦
  • 营口
  • 丹东

  • 吉林
  • 长春
  • 吉林市

  • 河北
  • 秦皇岛

  • 湖北
  • 宜昌
  • 全国 [切换]      选墓咨询电话 024-66687779 / 024-66688236

    首页 > 墓园资讯 > “死亡与尊严”——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线上线下举行

    “死亡与尊严”——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线上线下举行
    2025-03-31 09:59:38

    3月29日,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死亡与尊严”,旨在通过尊严意识的倡导与弘扬,实现生死两安,同时也将死亡尊严意识融会到医疗与殡葬,捐献与移植的过程之中。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办,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礼济学院支持。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斌,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周静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全国劳动模范、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等领导嘉宾及主办、协办单位代表出席论坛。中国香港电影导演陈茂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爱国、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张新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薄世宁、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当代作家陈年喜等专家学者发表演讲,从哲学、法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生命科学等角度,共同探讨如何体现和保障现代人的死亡尊严,如何在人们生命的尽头发现死亡的光辉,如何在人类与死亡的遭遇中揭示生命的意义。


    医疗、殡葬、教育、公益等从业者代表也在论坛发声,相关专业领域师生以及网上报名的公众人士近300人来到论坛主会场,并有约20万网友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及相关视频。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为本届论坛致辞,他表示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从2018年开始举办,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正面的社会影响,论坛对死亡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深入。今年清明论坛的主题是“死亡与尊严”。死亡是每个人对人生的告别,具有自主权和不可侵犯性,因而是尊严的。为保持这种尊严,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终结方式的选择,必须努力构建保障人们获得有尊严死亡的法律、伦理体系和有效举措,必须弘扬有尊严死亡的文化与社会氛围。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她表示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文化内涵,它提醒我们生命有限但精神永存,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也是新的起点。在过去几届的清明论坛,我们开展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试点,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平和来面对死亡。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致辞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代表学院致欢迎辞


    主论坛环节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命尊严”的演讲。他表示,生命尊严作为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今天我们来到了数字时代,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86万亿人民币,占中国经济总量42%。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使我们更好维护和提升生命尊严,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的诊断疾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延续下去;另一方面,对迈入生命终章的人,人工智能发展同样可以提供维护其尊严。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爱国为大家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死亡的权利”法律运动。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命尊严》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爱国《“死亡的权利”法律运动》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新庆发表了题为“植根于生命尊严的优逝”的演讲。他提出“尊严死亡”就是尊重终末期患者意愿,不刻意采取延长低生命质量的有创治疗,自然且有尊严地离世。人的尊严并不因肉体消亡而消失,逝者姓名、肖像、名誉、遗体受法律保护,殡葬礼仪是对逝者的尊重,逝者纪念则是人格尊严的时间延续。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介绍了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安宁疗护与医务社工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第一份聚焦居民善终质量的研究报告。《把“善终”带回现实:2024中国居民善终质量研究报告》对家属与医护社群体关于临终患者善终体验及死亡质量的看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善终与高质量死亡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体现,更是社会、家庭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新庆《植根于生命尊严的“优逝”》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把“善终”带回现实:(2024)中国居民善终质量研究报告》


    中国香港电影导演陈茂贤介绍了电影《破·地狱》的创作始末,他说这个电影是在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写的,他最敬爱的外婆在拍摄《不日成婚2》的第一天就与世长辞。于是,他尝试利用生死去探讨“活着的意义”这个命题,去创作一部关于香港殡葬业题材的故事,希望通过创作去抚平内心的伤口,为自己找到一个出路。陈茂贤导演还告诉大家现在看到的《破·地狱》是第49个版本,也是经演员金燕玲和黄子华劝说后,香港亚洲电影节用的版本。那天晚上结束分享会后,有一个女生过来说,她本来已经到濒临崩溃的边缘,但这个戏把她拉了回来,让她有勇气继续在这里生活。这时,他感到这个版本是有力量的、可以影响人的,就最终定了这个版本。



    中国香港电影导演陈茂贤《从死亡看生命存在的意义》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发表了题为“死亡就是留下美好故事”的演讲。他通过分享告别外婆的个人经历,提出生命是留下美好的故事,凭着这些故事,人们能够理解什么是重要的,然后回去好好生活。随着科技越来越成熟,他认为人在AI时代能做,而且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创造意义,创造出自己的故事,而故事也是所有的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的来源。


    当代作家、诗人陈年喜从他曾经的职业出发,来阐释“生死都有重量和尊严”的主题。他介绍他有过长达十六年的矿山爆破工作,在这段职业生涯里看见并经历了无数场生死。为此他提出矿山安全治理需要从技术防范转向人文共建,例如中国抚顺煤矿博物馆让退休矿工担任讲解员,使个体生命叙事融入集体记忆建构,将劳动价值从经济维度扩展到文化维度的尝试,为行业尊严重建提供了新路径。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死亡就是留下美好故事》



    当代作家、诗人陈年喜《生死都有重量和尊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薄世宁以“尊严,是有选择的时间和自由”为题,表达了一位ICU医生对生命尊严的思考。他曾经写过⼀部⽣命关怀之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ICU生死录》,讲述了其20多年ICU⼀线亲历的⽣死徘徊的真实故事。他表示:“健康时珍爱他,疾病时抓紧他,离别时宽慰他,分别后铭记他,并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爱代代相传,是人类对生命最高的礼遇。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福寿园生命服务礼仪师孙志红分享了她从业十八年以来经历的一些告别故事。她曾为告别的抗战老兵戴上勋章,为逝去的年轻女孩化甜美淡妆,有帮助家属整理灵柩,有布置场景樱花告别,还有用AI技术“复活”逝者……她表示,殡葬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有着基础的公益惠民属性。而她和所有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更重要的意义是精神层面上的——守护生命尊严,给予家属慰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薄世宁《尊严,是有选择的时间和自由》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福寿园生命服务礼仪师孙志红《我的使命是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16岁捐献者卢其乐母亲卢小勇发表了题为“用爱去拥抱死亡——以生命的馈赠延续永恒”的演讲。2024年国庆假期,一场意外车祸夺走了卢其乐16岁的生命,但是他捐赠了心脏、肺、肾脏、肝脏、眼角膜,让5名重症患者重获新生,2名眼盲者重见光明。为了延续儿子其乐的精神,卢小勇等发起了“其乐飞扬公益基金”,致力于推广“三献”知识(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遗体)捐献、无偿献血),传承爱与温暖给下一代。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生命之光”项目成员唐贝儿发表了演讲“生命微光中的尊严求索:来自安宁疗护一线的声音”。基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安宁疗护的本土化发展以及北大医学人文与医院的深度合作,“生命之光”项目组整理了安宁疗护领域的六十余篇相关文献,研究了《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问卷》等12个量表,并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联系采访了13位安宁疗护领域一线专家。


    全国劳动模范、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左)向16岁捐献者卢其乐母亲卢小勇(右)捐赠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画作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生命之光”项目成员唐贝儿《生命微光中的尊严求索:来自安宁疗护一线的声音》


    最后,论坛形成并由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周静波宣读“2025年北大清明论坛共识”。共识提出“生命是有尊严的。无论是临床死亡的那一刻,最后时刻的器官捐献,还是殡葬追思、哀伤抚慰的全过程都应该,也必须是庄严神圣的。死亡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生命的尊严蕴含死亡的尊严。死亡尊严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一项规范与制度。”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周静波宣读《2025年清明论坛共识》


    关于北京大学清明论坛

    北京大学清明论坛是一个以生命、衰老、死亡、纪念为主题的公共性、学术性兼备的生命文化研讨平台,获得广泛社会关注和好评。论坛借清明节之特殊氛围,研讨“死亡辅导”、“死亡关怀”、“医疗·殡葬一体化”、“生命教育与死亡审美”等话题,以期不断打破避讳死亡的语境与禁忌思维,丰赡国人的精神家园,让生死两安,生死两悦。


    论坛汇集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两任院长周程、郭莉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葛剑雄,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罗点点,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著名专家凌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王岳、丛亚丽,CCTV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帆书APP创始人樊登,财经评论家叶檀,得到APP会员总编辑贾行家,《人间世》导演范士广等一批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与媒体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深入探讨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关怀,旨在为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提供全新的理念与指导。


    目前论坛已举办七届,累计共有近2500人参加论坛现场,网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60万。未来北京大学清明论坛还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持续举办,并不断跨界、跨地域、跨学科运作。


    殡葬资讯精选

    清明时节,春意渐浓,沈阳各大墓园迎来春季选购黄金期,此时布局安息之地不仅顺应自然规律,更能享受多重优势,为家族传承与生态和谐奠定基础。 春季选购沈阳墓园主要有三大优势:价格与选择的双重利好、自然环境与生态价值的完美结合以及更贴心的人文服务与规划。……
    2025年3月25日,沈阳市红十字会在沈阳市菩遥山墓园遗体捐献纪念广场举办“生命·希望”为主题的清明缅怀纪念活动。 沈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贺燕,党组成员、副会长孟丽君,法库县政协主席王大为,捐献者家属代表,沈阳市红十字会、法库县红十字会……
    在沈阳棋盘山风景区的腹地,沈阳纪念林墓园以“案山如屏锁财脉,松柏常青引生气”的风水格局,成为市民热议的殡葬新选择,其生态葬理念与营销策略更引发广泛关注。 墓园背靠绵延山峦,前临碧波荡漾的秀水,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藏风聚气”的理想布局。山峦如屏障般环绕,被视为锁住财脉的象……
    2025年清明节即将来临,如何在遵循传统习俗的同时确保祭扫安全有序?本文为您梳理墓园祭扫的三大注意事项,助您文明追思、平安出行。 一、时间选择:避开高峰,安全第一 清明祭扫人流量大,为避免拥堵和意外,建议错峰出行。提前查询当地墓园开放时间和人流预测,尽量避开高峰时段,例如清明节当天及前……
    当火化炉内温度骤升时,遗体因肌肉组织脱水收缩或体内气体释放产生“动作”,这种看似骇人的现象实则有着严谨的科学解释。不少人将其与灵异事件联系起来,但殡葬师们深知,这不过是生命消逝后,肉体在高温作用下产生的自然反应。 首先,肌肉组织的脱水收缩是导致遗体“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体肌肉含有大量水分,在火化……
    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渴望一份安宁与尊严。如何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得以慰藉,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辽沈地区,一座名为大河贝的墓园,正以其独特的理念和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用30%的价格,实现100%的尊严。 大河贝墓园,坐拥“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太师椅格局,背靠青山,怀抱柴河水……

    本地墓园站点大全

    24小时电话: 024-66687779, 66688236 看墓专车,上门接送(免费),自驾预约报油费 办公时间:8:00—17:00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兴锐大厦6楼603
    战略合作、商务洽谈请发邮件 578610991@qq.com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公益性墓园:由政府或集体组织出资建设,属于非营利性公共设施,旨在满足本地居民的基本殡葬需求。通常仅限本地户籍居民使用,需提供身份证明和死亡证明。
    经营性墓园:由企业投资运营,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多元化的殡葬服务和墓地产品。面向社会开放,无户籍限制。
    公益性墓园适合预算有限且符合户籍要求的家庭,而经营性墓园则适合对墓地环境、设计、维护有较高要求或需要个性化服务的家庭。选择时应结合家庭需求、经济能力及政策条件综合考量。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摆渡人(沈阳)殡葬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002013号-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