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国家民委、卫生部关于〈殡葬管理条例〉中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规定的解释》(民事发〔1999〕17号)(下称《解释》)中,规定在火葬区的10个少数民族实行土葬,分别是回、撒拉、维吾尔、塔塔尔、东乡、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哈萨克、塔吉克和保安等,不能强迫其火葬。此处并非扩大解释,而是有规定中的“等”字作为兜底,加之与广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青海省的相关规定相对照,对应此条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殡葬管理条例或办法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规定方式:
第一种规定方式是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五省,其在殡葬管理条例或办法中直接规定上述内容,但这些地区的规定中,没有注意到“等”字的兜底,只是单纯列出了《解释》中明文规定的少数民族。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包含的范围却缩小了很多。因此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各地规定不同而引起纠纷的情况。若一少数民族公民在重庆市死亡,其民族虽不在上述明确列出的10个少数民族之列但也信仰伊斯兰教,是否可以在重庆市进行土葬则会产生争议。
第二种规定方式是广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青海省,这四省准确把握《解释》体现的本质要义——《解释》中提到的10个少数民族直接规定“实行土葬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应当在当地政府指定的墓地入葬。对自愿实行火葬的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任何人不得干涉。”这条规定说明,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公民实行的是,按照宗教民族管辖的属人管辖原则。也就是说,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公民死亡后,无论其身处何地,均可以实行土葬,这是公民遗体火化管辖原则的例外规定。
第三种规定方式则是在殡葬管理条例或办法中直接规定“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对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他人不得干涉。”“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的,应当在指定地点埋葬。”……使用这种规定方式的是安徽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上海市、湖南省、四川省、天津市、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建省、湖北省、江西省和江苏省。照此规定,在这些地区,只要有土葬习俗的任何少数民族都可以实行土葬。这种扩大《解释》中少数民族范围的规定,主要是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多民族杂居,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也更多,概括性规定可以在实践中留下口子;二是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也不够发达,一些地区土葬区较多,很多地方都在实行土葬,因而划分的火葬区很少,火化率自然不高,这条规定是否细化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三是有些地方的殡葬管理条例或办法多年没有进行修订工作,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新形势,和目前殡葬改革现状有所脱节,因而对于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规定也就较为粗糙。
至于河南省和辽宁省对少数民族均无特殊规定,但《解释》是对行政法规进行的解释说明,对其当然有效。西藏自治区的天葬管理条例中,只规定天葬有关内容,不涉及其他民族,如果在实际实施中遇到其他少数民族时,遵循的也是《解释》的相关规定。